准确理解教材活动内嵌的学习过程-聚焦思维能力培养
教材包括两部分:1. text(文本)2. 活动
文本承载话题,内容,如何使用?
基于文本,教材配有相应活动,以达成相应目标。
文本:文体,主题,其他特征。
活动:如何解读和理解?
问题:教师只使用文本,不使用活动。
理解教材在文本之外所配的活动,到底想达到什么目标?想达到目标,需要设计什么样的过程?为什么按照这个顺序?学生究竟要完成什么样的过程?
把思维能力培养融入活动中去
1. 每个活动蕴含了什么学习过程?
2. 活动之间有相似性或重复性吗?
3. 每个活动和前一个活动之间的关系?
每个活动和前一共活动之间的关系(延续关系)
如词汇活动:
1. identify哪些词汇造成了阅读障碍。
2. comprehen这些词,以促进理解
3. 促进对这些词汇form的加工
4. 对词迁移性或机械性应用
以上四个环节,都是为了更进一步掌握词汇而设计的,但是在达成目标上是不一样的,促进认知程度上也是不一样的
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问题:掌握并且达成流利度,外语课堂上思维能力如何得到基本培养?忽视学生思考过程这样的一个问题。让思维能力的培养脱离语言活动本身,很大程度上转移了语言活动的重点。外语培养,最核心的还是外语语言使用。学会语言的用法,首要任务不是用它去单纯培养思维。
只要是学习,就需要思维,只要把语言教好,它就需要思维。
重点放在教材是从什么角度去开发学生认知的?而不是额外我们教师再增加什么步骤,使我们学生额外再增加某些刺激,然后再引导学生思维,有时候恰恰是我们增加的刺激,使得学生的思维被引导到别的地方去了,反而对教材所引导的观点,态度,信息等的注意力就分配不够了。因为小孩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
老师应该把有限注意力聚焦到观察,思考,推理等上面去
我们要体会到学生的不易,解决抓手(问题)
有时候正是因为我们
感知问题(问题情境,认知失衡)
warm up: 感知问题,发现问题情境,感知认知失衡,发现和认知不一样的东西,学生更愿意去理解这个情景。于是,才有可能到第二步。
理解情境:收集资料,归纳整理。(分析问题)
判定性质:价值导向,抽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