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评价)
高中课标解读-第一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整体说明
价格 免费

课标学习笔记(一)                    2020. 4. 24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整体说明

            梅德明   上海外国语学院     

Contents

1、修订依据    2、 修订基础   3、 修订思路  4. 修订的内容与突破点(focus)  5.科学认证

一、修订依据

1、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3、 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

4、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5、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6、时代要求、学科发展要求、人才培养国际新动向

拓展:

*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 年 9 月 13 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 生中不断完善。“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的核心素养总框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责任担当等六大素养均是实证调查和征求意见中各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内容,其遴选与界定充分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已经完成,如何将其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实现“学科教学”向“学 科教育”的转向,将成为改革重点。

*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立德树人改革总体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3、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修订基础

高中英语教育10年客观成就+存在的突出问题+全球化时代对高中英语教育提出的挑战(如何培养国民综合素养和全球胜任力)

三、修订思路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体现外语教学的国际发展趋势。

站在历史 的新起点,以发展的眼光和瞄准国际一流的质量定位,继承和发展原课标的正确理念和行之有效的要求,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不相适应的要求,进行了讨论梳理系统修改和创新发展。

1、继承与发展之处:

1)强调培养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着力培养外语素质和综合人文素养

3)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的需要

4)重视共同基础,提供多种选择

5)要求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毕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6)拓宽学习渠道,优化学习方式

7) 建立多元开放的课程评价体系

2、改革与创新之处:

1)高中是面向大众教育的普通高中定位

2)必修课程学分削减达40%

3)品格取向: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质疑、探索和批判精神、实践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5)核心素养为纲: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与评价标准

6)学习活动观: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其活动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等特点。活动的综合性体现在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整合性、语言技能提升的整体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全面性;活动的关联性体现在主题语境的一致性、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学习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性;活动的实践性体现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活动任务的可迁移性。英语学习活动观启示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要素养化、教学方式要活动化、教学活动要情境化。

7)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与评价建议

四、修订目标

1、体现党和国家的基本要求

2、体现高中英语教育国际发展趋势

3、体现核心素养发展导向

4、体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

5、体现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质量和考评标准要求

6、体现好用管用原则

7、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高中英语课程国家指导性文件

***明确学科育人目标和育人方法

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英语学科培养什么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passion)、国际视野 (vision)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action)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课程总目标)

英语学科如何培养人?英语学科为谁培养人?

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依据国家课程方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总框架,研制英语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以及指标和水平,明确英语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重新架构英语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操作性的实施建议。

五、修订内容与突破点

1、确立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大要素: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能力是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和态度,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性综合素养,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的教育,形成的是整合的,跨学科的,可沉淀的、可迁移的综合素养,融合了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旦形成可伴随学生一生,终身受益。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价值:既是...... 也是......

课程内容的纲要----教学环节的主线

学生发展的目标---- 教师价值的追求

学习活动的导向---- 学业质量的标尺

教材编写的依据---- 教师培训的指引

2、设计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

以国家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构建适合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英语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多元课程结构和多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基于国际比较和学科前沿理论研究, 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以主题为引领,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诸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观,力求解决外语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的语音、词汇、语法、话题等内容教学碎片化现象和课堂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英语课程内容诸要素围绕主题情境,通过一系列体现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和综合发展:

主题语境提供话题范围和意义情境;

各类语篇承载学生学习语言、体验文化、发展思维和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内容;

语言知识包含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基本内容,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

文化知识是学生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塑造跨文化品格的前提;

语言技能涵盖听、说、读、看、写五项技能,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发展思维品质的手段;

学习策略是学生主动选择和使用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学习成效、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

3、提出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定义:以学生为主体、常态化的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英语教师整合教学内容、重组教学要素、激发学习热情、实施深度教学的重要保证。

意义:通过优化学习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情境化,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 是变革学习方式、提升英语学与教的效果的重要举措。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观的引领下,英语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重组教学内容的诸要素,改革内容的呈现形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设计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活动。

英语课程要创设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为目标

英语学科的活动型课程要求学生基于语篇所提供的主题情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活动, 对语篇意义进行解读、评判和阐释, 得体并能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形成英语语用能力;感知和理解文化异同, 获得积极的价值观;学会处理和加工信息,发展思维能力;运用有效与方法,提升学习英语和用英语进行学习的能力。

学习活动架起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在活动中落实课程内容,通过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英语学科倡导的学习活动观体现了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活动明确指向并积极促进本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4、研制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以学生应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学业质量的衡量标准。例如:

通过必修课程学习,学生应能根据问题或情境的需要, 围绕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个人品行与公民道德、科学发展与人文情怀等主题和话题,理解口语和书面语篇,综合运用所学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进行识别、分析、整合、判断等活动;恰当表达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提出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建议

五、科学论证

总结:此次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课程改革是从“双基”走向“三维”,从“三维”走向“素养”,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所见证的是由“育知”走向“育人”的历史进程,非常明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英语课程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是英语课程教育的主旋律。

[展开全文]

一,修订依据

二、修订基础

三、修订思路

[展开全文]

passion 中国情怀

vision   国际视野

action  沟通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能力(学科基础)、文化品格(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心智表征)、学习能力(发展条件)相互渗透,融合发展 

英语学科高中课程的内容观和活动观

多元课程结构和多要素课程内容:基于国际比较和学科前沿理论研究,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主题为引领,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诸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力求解决外语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的语音、词汇、语法、话题等内容教学碎片化现象和课堂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质量标准:

 

[展开全文]

培养具有中国情怀(passion)、国际视野(vision)、跨文化沟通能力(action)

核心素养(core competences )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知识、能力、态度)

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

语言技能:听说读看写

 

 

 

 

 

[展开全文]